官网您好,欢迎访问贵阳修文北大新世纪贵阳实验学校
校园资讯

“思政+劳动”融合育人、中小学普及游泳课...打造教育强市先行示范区的举措来了 | 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动态

时间:2021-12-15来源: 作者: 点击: 0次
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,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,中央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、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,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,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,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,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,教育部印发通知,设立了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。实验区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?实验区怎样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?今天,我们一起来看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的实施方案。

一、工作目标

到2025年,基本建成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趋势,符合教育规律、满足高新区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。通过5年时间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,形成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,义务教育优质均衡,高中教育特色多样,立德树人、全面育人体系更加健全,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更加完善,家校社育人生态更加优化,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增强,基础教育发展水平、综合实力、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高新教育质量、教育品牌省市领先,教育现代化水平取得重大进展,成为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区。

二、主要任务

(一)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

1.实施党建领航工程。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,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。健全“党委—总支—支部—党小组”四级党组织体系,用好“三培养”工程,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,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“一体两翼”育人模式。

2.推进德育综合改革。实施“大德育”计划,大力推进思政课、学科德育教学改革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抓好学生德育工作,把弘扬革命传统、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到学校教育中。实施德育载体扩面创优工程,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“三全育人”模式。

3.深化课程教学改革。推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工作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。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研究,培育和推广一批富有高新特色、高级别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项目。

4.全面加强学校体育。开齐开足体育课,办好学校体育项目。利用新建学校场馆,大力发展校园足球,中小学普及游泳课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,增强学生抗挫能力。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,推进近视防控试点区建设。

5.实施美育提升行动。严格落实音乐、美术、书法等艺术特色课程。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及“非遗文化进校园”“戏曲进校园”等,使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,逐步形成“艺术基础知识+艺术基本素养+专项艺术特长”等教学模式。

6.创新落实劳动教育。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,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以劳动教育为“双减”赋能,推进劳动教育改革试点,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“思政+劳动”融合育人模式。

7.大力推广科技教育。发挥科技创新优势,探索“科技+”“企业+”创新教育模式,打造一批科技教育基地、科技体验中心。支持学校创新实践室建设,发展学生创新社团,全面提升高新区师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素养。

(二)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

8.高起点优化学校基建。统筹考虑高新区发展、城乡人口流动等因素,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。加快实施“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”“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”“名校领航工程”,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,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,切实满足人民群众“上好学”的现实需求。

9.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。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,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。深化学前教育“名校+”办园模式,不断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,优化设施设备,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,提高学前教育质量,建成布局合理、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。

10.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。改善学校办学条件,均衡配置教育资源。深化“名校+”办学模式,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,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质量,推动内涵发展,形成一批五育并举、示范引领的“窗口”学校,树立起高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标杆。

11.高水平办好高中教育。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,以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为契机,促进学校建立全面多元的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,实现分类分层教学(走班制)。实施学校“优质+特色”创建计划,推动普通高中学校特色、优质发展,形成多样化、有特色、高质量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。

12.融合式发展特殊教育。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,建设完成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。融合式发展特殊教育,加强专业化特教教师队伍建设,积极推进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向学前拓展,向职业教育延伸,探索形成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。

(三)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

13.创新“名校+”管理。全面深化“名校+”工程,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,逐步缩小区域、校际师资差距。灵活调整学校布局,探索推进小规模学校一体化管理。深化基础教育“放管服”改革,逐步放权给“名校”、赋能给“+校”,形成基础教育分层、优质发展的“高新经验”。

14.加大新优质学校提升。实施“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”,推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在评优选先、职称晋级、奖励激励方面向新优质学校倾斜。完善新优质学校成长评估体系,以“硬件建设+软件升级+课程构建+育人创新”发展模式,促进新优质学校快速发展。

15.支持新学校快速发展。实施“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”,支持新建学校课程建设、师资团队建设、特色发展项目,促进新建学校快速发展。鼓励和支持新建学校发挥场馆、设施设备等优势条件,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点,促进新建学校快速成长为群众“家门口的好学校”,实现“名校倍增”目标。

(四)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

16.健全师德长效机制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,做好“制度引领、示范引领、基地引领”,严格制度规定,强化日常教育督导,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,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。关心教师思想状况,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关怀,帮助解决教师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,促进教师身心健康。

17.优化教师资源配置。深化“区管校聘”改革,落实中小学校用人自主权,通过“校园招聘、社会招聘、人才引进”等方式,足额按编补充教师,不断优化教师结构,配足配齐思政、心理等学科专业教师。深化教师职称改革,下放职称评审权,创新实施“省市、市级名校、‘+校’”分级职评方式。

18.提升教师专业能力。推动教育部“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”工作,创新教师“云培训”和“千人培养”计划,构建“国家、省、市、区、‘名校+’、学校”六位一体的培训体系。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,实施“名师+”工程,加大名师培养。探索小学“全科教师”培养模式,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。

19.建设领航校长队伍。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,畅通人才晋升渠道,赋予校长校级干部的提拔使用权。推进职级制改革,探索副校级和中层干部职级制。深化“名校长+”工程、“校级干部能力提升”工程,建立优秀干部人才库,加强干部梯队建设,探索优秀干部“交流轮岗+挂职锻炼”选才育才模式。

20.加强教育科研工作。按照“工作一线、研究一线、指导一线”模式,遴选骨干名师组成高新区兼职教研员队伍,建立形成“区研究院—‘名校+’—学校”三级教研体系。创新教育研究运行机制,加强校内、校际、跨区以及更大范围的教学改革研讨。设置专项研究经费,用于奖励激励教科研工作。

(五)强化高新教育示范引领

21.加快先行示范区建设。推进“名校领航工程”“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”“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”“教育内涵式发展计划”等,努力打造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、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、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单位等。

22.打造智慧教育典范。推进智能化新型智慧校园环境建设,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融合的智能化教育开放校园环境,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。全面推进学习空间融创行动,创建省级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示范区。

23.推进高新教育国际化。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,推进高新教育资源与国际教育资源融合创新。成立国际交流服务中心,发挥国际学校、国际课程班作用,开展“海外游学”及“游学高新”计划。

24.完善质量评价体系。加强督导队伍和运行机制建设,建立健全学校办学质量、教师综合素质、学生学业水平等评价监测制度。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,增强评价的专业性、独立性和客观性。强化教育评估监测结果运用,促进教育改革发展。

25.打造“双减”典型。以目标责任制落实“双减”要求,打造“教学教研+作业管理”“作业辅导+特色课程”学校教育模式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探索假期托管服务,调动多方力量,推进“社会监督+规范管理”“挂牌监督+质量监测”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模式。落实为教师减负要求,关心关爱教师,设置专项资金奖励支持课后服务,促进“双减”落实。